海外開礦武鋼首鋼洋礦主道路坎坷
導語:長期以來,面對三大礦山的資源壟斷,我國鋼鐵行業在進口鐵礦石價格上都備受牽制。為此我國鋼鐵企業紛紛海外尋礦,然而,“洋礦主”之路,鋼企走得并不平坦。據新浪財經報道,近日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提出,不能因為短期經濟形勢變化而放緩,應加大海外開礦力度。
中鋼60億澳元買礦遇挫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資源量達380多億噸,但前期鐵路、港口建設資金巨大,或對海外情況不了解影響項目開發。
中鋼礦業遇阻。2010年4月20日,Brockman發布公告稱,其已與中鋼澳大利亞公司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中鋼將在未來5年內,每年向其購買1000萬噸鐵礦石。然而知情人士透露,Brockman于今年6月被香港上市公司華南投資控股后,華南投資認為,與中鋼的合約“不劃算”,轉而尋求內地鋼鐵企業作為合作方。
中鋼與Brockman合作生變的直接原因,是后者今年6月被華南投資收購55.33%股權,中鋼被棄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合作協議無法滿足Brockman基建需求。
中鋼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勇軍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資源量達到380多億噸,但由于建設中的各種困難,真正能變成供應量的很少。
羅勇軍表示,這其中的困難包括獲得海外鐵礦石后,鐵路、港口的建設需要巨大的財力和能力,以及對海外情況的不了解導致了項目開發工作遇到瓶頸。
2009年中鋼集團出資13.6億澳元(13億美元),以每股現金6.38澳元的價格收購了中西部公司50.97%的股份。但在三年后,2011年,中鋼卻因為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問題,暫停在西澳洲的Weld Range鐵礦項目,停止與之相關的所有工作,并對在建項目收尾。
武鋼海外購礦易投產難
在國內鋼廠中,位于中原內陸、鐵礦石自給率一直較低的武鋼集團,可以算是“走出去”投資礦山*為積極的鋼企,從去年開始,公司就宣稱鎖定的海外權益資源量已達數百億噸,成為全球鋼鐵制造商中擁有礦石資源量*大的廠家。然而,記者梳理武鋼集團近年來斬獲的主要礦山資源發現,其目前已經投產的海外礦山并不多,且大部分礦山的品位都在20%~30%。在礦石市場走勢大不如前,而礦山開采成本又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武鋼集團的“洋礦主”之路,走的并不平坦。
自2008年以來,武鋼先后通過投資入股、項目合作等方式已投資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等國八個鐵礦石資源項目。
去年兩會期間,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公開表示,預計公司在海外投資的8個礦山3~5年內全部投產,到2015年,武鋼將擁有超過9000萬噸/年的鐵礦石供礦能力,鐵礦石可逐步自給自足。
實際情況沒有預計的那么樂觀。記者查閱武鋼旗下礦山資源的生產進展,武鋼只有早在2004年投資參股10%的澳大利亞威拉拉鐵礦項目和位于國內的幾個礦山在貢獻資源或利潤,其他礦山大多還處于前期勘探或可研階段。
比如公司投資的加拿大魁北克省的Bloomlake礦,算是投產較早的海外礦,但也只有800萬噸完工投產,二期設計產能1600萬噸的鐵精礦預計于2013年投產;在利比里亞擁有資源量14.83億噸的礦山,2013年僅能投產100萬噸,后期900萬噸/年的鐵精礦工程還處在可研階段。
而位于南澳大利亞的艾爾半島鐵礦項目,則還在對勘探區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資源勘探工作,加拿大的LacOtelnuk礦區、RainyLake礦區和HayotLake礦區也都在進行勘測工作。
“從勘探完成到設計方案、政府審批到投入生產至少要7年時間,這還不包括政治、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不確定性。”一位澳大利亞礦業公司的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而且這些待開發的礦山后續仍需大量的資本投入,短期內很難對公司的利潤有正向貢獻。
首鋼秘魯鐵礦罷工無休無止
首鋼海外鐵礦罷工成“頑疾”,老外員工"難伺候"?自1992年開始,連續不斷的罷工事件已給首鋼秘魯鐵礦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0日凌晨消息,秘魯工會***周二宣布,中國首鋼集團名下首鋼Hierro秘魯公司所屬鐵礦的工人已經開始了罷工活動。工會秘書長胡里奧奧蒂茲(Julio Ortiz)確認,礦場工人已經離開了這個秘魯**鐵礦生產商的工作崗位,“是的,罷工已經開始了”。工會工人的罷工訴求包括了提高薪酬和改善工作條件。
首鋼集團運營的馬爾科納鐵礦位于利馬南部的伊卡地區,公司一直受到勞資糾紛的困擾,去年的一次罷工活動幾乎持續了一個月時間。秘魯政府數據顯示,首鋼集團在2012年的頭七個月生產了390萬噸鐵礦石,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海外開礦武鋼首鋼洋礦主道路坎坷,詳情參考www.5747716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