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進一步現貨化 礦企鋼廠單獨議價增多
礦石進一步現貨化 礦企鋼廠單獨議價增多
中國、歐洲等地鋼企大幅減產、鐵礦石供給平穩增長、下游鋼材價格暴跌,使得10月后鐵礦石價格大幅跳水。由此,全球礦業巨頭之一淡水河谷提出了交易后退補差價方案,季度價進一步向現貨礦靠攏。
然而,鐵礦石價格現貨化打破了利益制衡,價格不穩定對礦企、鋼廠均存弊端,由此,鐵礦石定價雖有現貨化趨向,但礦企、鋼廠之間簽訂的長期合同仍將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10月以后,鐵礦石現貨價開始大幅跳水。10月末,天津港進口的63.5%印度礦的到岸價格為128~130美元/噸,較9月末下跌50美元/噸,目前仍處低位,11月中旬報價137~139美元/噸。
供需逆轉礦石市場加速現貨化
“金九銀十”是鋼材市場的傳統旺季,但今年九、十月份,鋼鐵市場遭遇寒冬,全行業減產降價。
據商務部商務預報監測,11月上旬,國內鋼材價格連續十一周回落,累計比8月中旬下跌9.5%。行業大幅減產,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國內日均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176.4萬噸和235.7萬噸,環比降低6.7%和7.4%。
下游行業不景氣,鐵礦石需求大幅回落,據海關統計,10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4994萬噸,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15.5%。
減產風暴在國際市場也未能幸免。債務危機困擾的歐洲成為重災區,重要鋼廠紛紛宣布減產,截至10月底,安塞樂米塔爾關閉歐洲的部分高爐和電爐,蒂森克虜伯宣布將在第四季度削減其在歐洲的鋼產量50萬噸。
另一面,全球礦石產量穩步增長。
2011年,金融危機掀起的全球礦業投資風潮項目開始進入達產期,礦石新增產能釋放,從而導致了鐵礦石產量的明顯增長。
四大礦山中除力拓外,其他三大礦山鐵礦石產量均創下歷史新高。
統計表明,第三季度四大礦山共計生產鐵礦石1.77億噸,同比增長11.2%,環比增長9.6%。其中,淡水河谷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為8790萬噸,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13.5%;必和必拓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為3957萬噸,同比增長23.7%,環比增長11.4%;FMG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為158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2.5%,環比增長27.7%;力拓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為4983萬噸,同比增長4.7%,環比增長2.0%,僅次于2010年第四季度5005萬噸的歷史高位。
10月,鐵礦石市場供求關系逆轉,現貨礦大幅下跌,協議礦的制度缺陷暴漏出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主動調整第四季度的鐵礦石報價,從175美元/噸下降到160美元/噸,但無奈現貨市場降幅更大,港口鐵礦石現貨礦到岸價跌到130美元/噸。
國內鋼廠開始要求下調協議礦價格,部分鋼企不愿履行原定的第四季度合約價。國際礦企妥協,淡水河谷發函稱,鑒于鐵礦石市場新變化,決定按照當期的指數價格調整四季度的鐵礦石報價,10月份提貨的鋼廠可以先按照9月30日的普氏指數價格作為提貨價,在第四季度結束后,雙方將按照當季指數均價結算,即交易后退補差價。
表面上是鋼廠的勝利,其實此舉也表明,淡水河谷將季度價進一步向現貨礦靠攏,推動鐵礦石定價機制從季度合約進入到現貨交易。
淡水河谷鐵礦石部執行董事馬丁斯表示,正在逐個與中國客戶談判,有可能采取按照實際均價定價的措施,取代自2010年4月以來采用的季度定價模式。
進口礦現貨化對礦企鋼廠均存弊端
在長協礦時代,協議礦、現貨礦市場相互角力,能保持平衡狀態。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礦石市場的供需失衡,行業價格波動加劇,礦企、鋼廠地位不平衡,持續沖擊著礦石市場,導致協議礦市場紛爭,鐵礦石市場不再平衡。
傳統意義上的鐵礦石協議礦遠去,市場**、重新建立交易制度。定價機制成為核心。
協議周期逐步縮短或直接轉為現貨礦,這將直接影響礦石企業的運營。
鐵礦石的整體市值要大于其他品種,而單價低、市值大的固有特點,決定了鐵礦石不如有色金屬、貴金屬等金融市場交易興旺,終端需求受到鋼廠牽制。礦石企業難以拋開鋼企,即便現貨銷售,依然需要與各個鋼廠協商,無法將大量礦石直接拋向現貨市場。
目前礦企采取變通方法,以短期協議礦形式出現,但短期協議礦存在著高風險。經驗證明,在協議價低于市場價時,礦企有減少供應的可能,而當市場價低于協議價時,鋼企又有減少采購的動機。無論季度礦、月度礦都存在著違約風險,而且違約是雙向的,礦企、鋼企都存在這種可能。
另一面,進口礦現貨化對鋼廠不利。協議礦對鋼廠比較重要,通過穩定交易,可以獲取部分價格折扣,同時穩定原料,企業可以放心排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目前鐵礦石價格下滑,鋼企采用現貨定價比較有利。但長遠看,現貨礦將加重企業的原料采購任務,礦價大漲大跌均對鋼鐵企業的穩定生產形成影響。
還有,我們要參考日本鋼廠的選擇。10月25日,日本鋼鐵制造商JFE控股和住友金屬工業表示,盡管現貨市場價格驟降,但不會取消10~12月鐵礦石合約。
日本鐵鋼連盟會長林田英治表示:“在市況不佳時就解除合約并轉向現貨購買,這有悖我們的信條。我們認為,原材料成本仍應維持穩定。”
礦企、鋼廠單獨議價供貨比例會上升
盡管采用季度礦交易對鋼廠、礦企都有益處,但事實是進口礦石交易正在趨向現貨。
鐵礦石市場劇烈波動,供求關系變化,市場沒有達到新的平衡,沒有一個讓雙方都安心接受的交易制度。定價現貨化加速除供求劇烈變動外,還導致鋼廠、礦企之間的信任度低,使得交易秩序難以維持。
鐵礦石協議交易其實是一種長期供貨合同,需要供求雙方開動智慧,設計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目前,礦企主動探索新的方式,淡水河谷提出了交易后退補差價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同樣,這種交易方式對鋼廠、礦企均有一定挑戰,需要一些條件。
首先,退補差價是建立在穩定的上下游交易關系的基礎之上;其次,考驗雙方的商業誠信。大宗交易占用大筆資金對于資金充沛的企業而言,壓下三個月時間的差額貨款尚不成問題,但對于中小客戶特別資金普遍緊張環境,確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另外,這種交易制度本身有一定風險,現在,淡水河谷提出礦企占優的事后補差,若出現相反情況,即協議價大幅低于市場價,處于鋼廠和貿易商的占優形勢,淡水河谷公司面對金融危機后新開發的中小客戶是否會放心推廣這種制度是個問題。
近幾年我國進口礦市場向現貨方向發展。但長期看,礦企、鋼廠之間簽訂的長期合同仍將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從傳統的季度礦等形式轉變為礦企、鋼廠間的相互尋找合適生意伙伴、簽訂一對一的長期供貨協議形式。
建議鋼廠要積極參與礦石定價協商,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從而穩定鐵礦石市場交易。
礦石進一步現貨化 礦企鋼廠單獨議價增多,詳情參考:http://www.5747716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