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沖動2015年能源消費或超40億噸標煤
GDP沖動2015年能源消費或超40億噸標煤
“按照國家GDP年增長7%,GDP能耗強度下降16%計算,2015年能源消費為38億噸標準煤。但若GDP年增長率的范圍為8.5%~10%,則2015年能源消費將達到41億~44億噸標準煤。”齊曄教授領導的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團隊11月9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1~2012)》(下稱《報告》)稱。
《報告》稱,“十二五”規劃定的年均GDP增長預期為7%,但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十二五”規劃已超出國內預期指標,其中年均增長率*低的也達到了8%,平均值達10.6%。這加大了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難度。
根據《報告》,各省加總的能源消耗增長速度將快于國家規劃的能源消耗量增速,且兩者的缺口逐年擴大。其中,2011年相差8270萬噸,2012年相差1.7億噸,2013年相差2.6億噸,2014年相差3.6億噸,2015年相差5億噸,五年累計缺口可達15億噸。
另外,各地產業結構也為能源消費控制增加了難度。2008年為抑制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啟動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81%的資金流入到工業領域相關的基礎設施及住宅建設。2010年工業增速迅速提高,工業比重驟升0.7個百分點,對節能和能源消耗都造成很大沖擊。
據齊曄團隊的測算,若按GDP年增長率8.5%~10%估算,2015年對應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費量會上升至4.67億~5.02億噸標煤,高于按7%的GDP增長率計算的4.3億噸標煤8至16個百分點,與此前新能源發展規劃的預測差別明顯。“按此推測,到時傳統能源消耗依然占很高比例,節能減排壓力劇增。”一位能源專家表示。
區域性的產業轉移也造成能源消耗的轉移,東部地區能效提高,接替產業轉移的中西部地區能效較低,造成總體能源消費量出現上升趨勢。
“區域間的發展不均衡,造成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分解上的一些問題,”齊曄教授表示,“每個省份都有經濟增長的目標,都想發展經濟”。高耗能企業轉移加速了國內產能的擴張,加劇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行業產能過剩,一定程度上給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巨大挑戰,消耗能源總量也不斷增加。“如果不加控制,國內煤炭消耗可能沖上40億噸的水平。”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表示。
此前媒體就曾對能源消耗總量控制的做法提出質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則稱,“不要用計劃或市場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總量控制是為了調節能源消費。”就如何在各省間分配能源指標,專家們都表示確實是一個難題。有的建議和GDP增長目標匹配,有的則稱從實際能源狀況出發設定指標。
詳細請參考:http://www.57477163.cn/